內容來源:倔強的云 現代化高效、節能、環保
日本人造房子的流程跟我們國內不太一樣,他們的工地上沒有那么多工人,更多的工作是在標準化的工廠里完成,再運到工地里,像搭積木似的進行拼裝。
從生產線上下來的樓梯。帶著鋼筋,預留好了相應的插孔,只要運到工地搭起來就行。
這是在工廠里貼墻磚,工人們把墻磚預先放在模具里,再放上鋼筋,倒入混凝土。
這是東京銀座的一處施工現場,被包得嚴嚴實實,緊挨著的是一個商場。估計日本人也不用擔心PM2.5這回事。
衛浴間也是整體安裝,這是從外面看的效果。
所有的彎頭、雙通、三通管,都采用透明的塑料材質。這樣做的好處是,一旦發現管道堵塞,一眼就能看清,給檢修帶來極大的便利。
亮點在哪里? 所有的走線都沒有開槽!日本人是直接用膠水固定線路。 在日本有“一膠走天下”的說法,因為人家的膠水有保密配方,功能特別強大。 據說,我們綠城的工程人員想拿一桶膠水回來,日方的接待人員說:“送你們一桶可以,只是海關不會讓你們帶出境! 有態度的工地是這樣的
1. 施工現場的安全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
猜猜這是什么?
看明白了吧。在日本的建筑工地,是不能隨意走動的。 參觀人員和非本區域的作業工人,都只能走在畫線的道上,因為這樣才能確保安全。 這個黃色圍欄的用途,估計你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來。
這個區域是工人的指定吸煙區。 在建筑工地,明火是安全隱患。為了滿足工人的需求,施工方商議弄了這么一處吸煙區。
吸煙區上面貼了一張規章制度,比如不得在圍欄外面抽煙,抽煙時必須戴著安全頭盔,必須指定專人清理煙蒂等等。 2. 日本人嚴格的檢查制度
工程質量的把控,離不開嚴格的檢查制度。這上面不同顏色的標識,代表了不同條線的檢查。
日本人發明了很多實用簡單的檢查工具。比如上面這些小工具,用于檢測保溫層的厚度,不同顏色的釘子對應不同的厚度, 檢查時只需把相應的釘子插入保溫層,就能判斷是否達標。 3. 細致的專業化分工
管道的封口,相當平整。能做到這種程度,就要說到日本的精細化分工了。在日本,建筑工地上可能有20多個分包工程, 其專業化分工相當細致。比如,封膠這一個工序,就有專門的公司負責。
4. 施工現場的有序整潔
現場材料堆放整齊。
日本人連建筑垃圾也分類,讓生活垃圾還沒能完全分類的我們情何以堪!
|